从广西柳州走到印尼西爪哇,五菱十年的出海之路,正是中国-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的缩影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五菱”)自2015年布局印尼以来,已从单纯“出口产品”升级为“全链条本土化”。截至目前,五菱在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7%,保有量排名第一,跻身为印尼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,成为桂企出海的样本。
在第22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上,五菱现场展示了六大技术——天舆架构、天屿智造、灵眸辅助驾驶、灵犀动力、灵语座舱、神炼电池和智能岛制造体系(I²MS),吸引众多参展商驻足。
东盟博览会五菱展区现场图
其中此次重磅亮相的还有面向印马泰市场的“新时代人民MPV”星光730(右舵版)。这款集燃油、混动、纯电“一车三动力”于一身的车型,不仅搭载了五菱自主研发的天舆架构与神炼电池,更针对东南亚路况和天气做了多项优化。
五菱展区星光730(右舵版)整车展示
展开剩余90%“这是年底准备上市东南亚市场的车,国内版本没有智能驾驶系统,但海外版加了,还适配了右舵和外语语音交互。”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经理李坚向记者介绍道。
2023年底,我国商务部等9单位联合印发意见,从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、健全国际物流、加强金融支持、优化贸易促进、营造良好环境、增强风险防范六方面发力,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贸易健康发展,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。
五菱在印尼新能源市场的发展,正是这片热土增长潜力的生动注脚。国际能源署发布的《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》显示,2024年亚非拉新兴市场电动汽车销量接近60万辆,同比增长60%,其中东南亚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近50%。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,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车企的聚焦点。
本土化落地:从设厂到产业链的深耕
五菱与印尼的缘分,始于2013年。“当时我们就开始做‘KD件’模块化布局,不像其他企业直接用当地工厂,我们是自己一点点建车间。”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经理曾国荣在采访中回忆。
从调查印尼人力成本、生态环境及未来发展潜力,不断明确以本土化生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向到2015年在印尼西爪哇省勿加西县绿壤国际工业中心园区奠基。五菱投资7亿美元建设占地60公顷的工厂(含30公顷主机厂+30公顷供应商园区)。
五菱印尼工厂——图片来源于五菱官网
2017年7月正式投产,首辆Confero S下线,标志着五菱成为首个在印尼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中国车企。同年8月Confero(国内车型五菱宏光S)上市之后获得了“年度最佳新车”和“最佳小型MPV”。
2018年推出的MPV车型Cortez(国内同款宝骏730)、2019年全球车型Almaz(国内同款宝骏530)上市发售,产品可实现智能互联功能,通过突出优势点燃了印尼中高端智能SUV市场的热情,上市3个月已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一位。
Cortez上市宣传图——图片来源于网络
印尼公司于2017年8月开始正式向市场销售五菱汽车,当年实现销售5050台整车,位列印尼汽车品牌销售第十名。此后销量节节攀升,截至2024年实现整车销售25067台,攀升至印尼乘用车品牌销售第八名,市场份额约2.8%。
2024年印尼汽车零售销量前十名品牌数据
如今,这座工厂已从初期12万辆/年的设计产能,提升至2024年15万辆/年的实际产能。可以看出印尼当地市场及周边市场对五菱汽车认可度不断提高,工厂在运营管理、生产技术等方面也不断优化,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巨大。
更关键的是,五菱构建了“国内+本地”双循环供应链。据悉,上汽集团在印尼累计投资超10亿美元,目前已带动17家国内供应商国际化发展,如宝钢、国轩等都已在印尼投资设厂落地。印尼公司还积极推进供应商本地化,发展当地供应商50家,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3000人,间接辐射就业超1万人。
产能与供应链的深耕,直接转化为市场优势。五菱持续通过本地化生产深化电动化转型,印尼市场新能源累计销量已超4万辆,不仅是印尼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最全的汽车企业,更成为印尼新能源累计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品牌。对比2017年前印尼无本土新能源量产车的空白状态,五菱改变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。
新能源技术适配:把“柳州方案”改成“印尼解法”
“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,比如说在印尼,连4G信号都不大好,跟国内完全不一样,有时,他就是一个3G的信号。那这个时候我们很简单,我们要让自己的车机系统更强。”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经理潘涛说道。
潘涛在东博会现场介绍五菱创新技术
针对印尼特殊环境,五菱的技术创新并非“照搬国内”,而是精准破解本地痛点。在智能网联领域,五菱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,收集印尼语及带口音的英语、汉语其他的小语种语料,训练AI语音交互系统,确保印尼本地员工与消费者能流畅使用;针对印尼雨季暴雨频发的气候,优化智驾算法,提升雨天路况识别精度;考虑到印尼右舵行驶、交通路况与国内不同的特点,重新训练智能驾驶模型,不断实现印尼高速与快速车道的智驾功能。
东博会现场智能岛制造体系(I²MS)模型
能源解决方案上,五菱更是直击东盟充电桩普及率低的痛点。在印尼市场,五菱提供燃油、混动、纯电三种动力选择。“纯电版支持220V家用插座充电,半小时能充到50%,满足300公里续航;混动版平时用电上下班,跑高速用油,续航能到1000公里。”李坚介绍。
以星光730纯电版为例,其CLTC续航达610公里,搭载的灵犀动力系统通过优化电机效率,进一步降低电耗,契合印尼消费者对“长续航、易充电”的需求。
五菱电动新能源汽车还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电智化架构——天舆架构,实现跨平台开发,据此平台研发而来的宝骏首款五座全场景智能SUV,成为首个迈入8万元区间的超500km续航车型,开启了长续航新能源汽车的普惠时代。
天舆架构全新电智平台
这些技术创新得到行业认可。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,五菱累计申请专利2104项,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120份,其中19款车型搭载的本土化技术,直接推动印尼汽车工业智能化升级。五菱将国内新能源技术不断适配印尼市场,一步步精准破解印尼市场的痛点,是其走进印尼的关键一环,也是桂企走出海外的重要突破。
品牌与市场:从“外来者”到“本地伙伴”
初期五菱进入东南亚市场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。东南亚市场长期由日系、韩系车主导,品牌在当地用户心中根基深厚,五菱作为后进入者,缺乏同等时长的市场渗透与用户信任积累。对此,五菱也一一攻破。
品牌定位的差异化是关键。在国内主打“人民需要什么,五菱就造什么”的五菱,在印尼采取“分层策略”:初期Air EV定位高端,主打富豪阶层(当地有充电桩的家庭),售价约2.5亿印尼盾(约合10万元人民币)。越海资本发布的《新能源小型车出海东南亚研究》指出,印尼大部分汽车型号的销售价格超过3.5万美元(约合25万人民币)。即将推出的星光730则瞄准中下层市场,六座设计兼顾拉客与拉货,智能化配置高且价格亲民,“这是可以说是印尼的‘新平价车’”潘涛提到。
全球车型Almaz在印尼上市发售——图片来源于网络
渠道与服务的本土化同样重要。近年来,印尼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,并将电动汽车产业作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。五菱印尼在当地相继建立了15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,基本覆盖印尼主要城市及区域,同时五菱充电桩标准进入印尼标准法规体系。
如今,这种状况已发生改变。2022年G20峰会、2023年东盟峰会,五菱Air EV连续成为官方指定用车、据印尼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五菱成为唯一入围2024年度印尼前十大畅销汽车名单的中国品牌。
五菱Air EV 2022年宣传图——图片来源于网络
“五菱新能源汽车,内饰很精美,充电方便,价格相对于其他品牌的汽车比较实惠,我们那里很多人用五菱的新能源汽车。”来自印尼的参展商沈来福告诉记者,五菱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的口碑很不错。从一开始的“外来者”逐渐走进印尼,五菱深度了解当地市场,不断调整品牌策略,将自身品牌打造为印尼值得信任的伙伴,积攒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认可度。
共生共荣:本土化不止于“造 cars”,更要“融 community”
“在五菱印尼工厂,当地员工会祷告,我们在生产的时候也会兼顾,不能真的按照中国的模式去,那样干不了的。”
曾国荣的这番话,道出了五菱对跨文化管理的核心认知。宗教文化是印尼社会的重要根基,五菱在工厂建设初期便将“尊重”刻入运营细节:为占员工绝大多数的穆斯林群体专门建立清真寺与祷告室,让宗教信仰与生产和谐共存,而非以标准化管理强行割裂当地文化传统。这种对信仰的包容,化解了文化隔阂。
五菱印尼工厂内清真寺——图片来源于网络
同时考虑到印尼市场的语言差异,五菱从印尼公司设立之初便启动“人才双向培育计划”:一方面选派印尼重要管理岗位员工赴柳州总部,开展为期1-3个月的沉浸式培训,学习SGMW的管理逻辑与运营经验;另一方面创新联合办学模式,携手印尼职业院校与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国际培养体系,为印尼公司定向输送260多名通晓SGMW制造理念的本地技术人才。让先进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模式得以在本地化语境中落地生根。
针对印尼消费者的信贷消费习惯,五菱于2019年正式设立印尼多元金融公司,并在运营首月便推出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金融产品,精准匹配当地用户的购车需求。
五菱在印尼的实践证明,真正的“出海”不是简单的“走出去”,而是以“共生共荣”的思维“融进去”。当汽车制造与当地文化、经济生态深度绑定,中国车企的海外之路,才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挑战与未来:于“百舸争流”间“辐射东盟”
五菱的本土化之路,并非一帆风顺。当前,比亚迪、奇瑞等中国车企纷纷加码印尼:比亚迪计划2026年投产印尼工厂,产能15万辆;奇瑞投资近10亿美元,分四阶段实现20万辆年产能。2025年6月数据显示,比亚迪在印尼新能源销量达0.21万台,同比增长30.3%,奇瑞销量0.23万台,同比暴涨167.8%,而五菱同期销量0.18万台,同比下降40.6%,竞争压力加剧。
2025年6月印尼新能源汽车企销量与增速
政策环境也需持续适应。印尼政府要求2027年底前设厂的外资车企,需实现“进口量与本地产量相当”,且国产化率达40%才能享受销售税从11%降至1%的优惠。对此,五菱通过电池本地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化,已满足国产化率要求。潘涛坦言,印尼城区道路场景复杂,智能驾驶模型需更多本地化数据训练。此外,当地消费者对智驾成本接受度低,仍需平衡性能与价格。
在第22届东盟博览会的五菱展台前,五菱的未来发展蓝图清晰可见。目前,五菱企业正逐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集群,以及能让战略供应商实现共赢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。未来,上汽通用五菱将夯实东盟市场基础,优化渠道与产品型谱,持续提升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。
五菱国内工厂——图片来源于网络
广西也在不断推动桂企新能源汽车深耕东盟。广西商务厅从政务服务、风险保障、资金支持、标准建设四方面发力,支持桂企在东盟投资布局,出台若干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,明确加大桂企出海支持力度。
作为桂企代表,五菱的实践为中国-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提供了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样本——以技术适配为核心,以产业链共建为支撑,以文化融合为纽带。从柳州到雅加达,从第一辆Confero S到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,五菱的十年印尼路,是中国汽车工业“从跟跑到并跑,再到领跑”的缩影。在东盟新能源市场的蓝海中,这家桂企正驶向更广阔的未来。(姚俊如 胡焕妮 黄颖 李佳卉 黄颖霞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2023级学生)
数据来源说明:本文核心数据来自第22届东盟博览会采访记录——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经理潘涛、曾国荣、李坚、方智(马泰市场经理)、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市场销售经理郭蕴琦提供资料、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公告、央广网《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尼落地生根》(2025年7月)、环球网《五菱印尼公司成立6周年》(2023年7月)、国际日报《五菱:中国智造闯印尼》(2025年)、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2025年3月报告及印尼汽车工业协会等公开数据,确保信息真实可追溯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